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很大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
2006年4月17日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温 家 宝 (2006年4月17日) 这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 2005年11月7日 —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说,中央明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家 2006年6月24日 — 环境友好型社会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 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2006年3月15日 — 在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突出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调整和改造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伦理观念和文化。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
做到环境友好需要创新——国合会四届一次年会“建设环境友好
2007年11月30日 — 因此,与会中外委员纷纷强调,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来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国合会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课题组 2007年12月3日 — 中国环保对世界影响重大 国合会副主席 特普费尔 中国的未来,不仅对中国人民意义重大,对整个世界也意义重大。 中国政府开展的工作对中国今后的环保、节 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合会2007年年会 2005年11月3日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什么,如何建设?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今天说,当前,建设环境友好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得过好“六大关” 中国科学院2006年8月7日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环境友 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人大网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在建设 中国人大网
2006年3月24日 — 《纲要(草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环 2006年3月24日 — 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呢?社会是一个很大的范畴,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三大要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在建设 中国人大网2023年1月11日 — 目录 多方位着手,推动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 如今,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精细,呼唤着城市建设的多样化关照。2022年12月,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建设全龄 决策参考报告 综述:多方位着手,推动全龄友好型 2013年1月5日 —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
2006年4月17日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温 家 宝 (2006年4月17日) 这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 2006年7月5日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是指人对自然环境持友好态度、友好行为的文明社会,其基本要求是: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社会各界奉行对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人类依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人大网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两型社会 百度百科2005年11月27日 — 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保护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环境友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中国政府网
解振华:环境友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保障 中国政府网
2005年11月3日 —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振华说,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3年5月3日 — 2007年底,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探索又好又快的“两型社会”建设之路 光明数字报2024年9月6日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 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增进老年人福祉,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努力和付出,也需要社会的群策群力和制度的有力保障。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加快银发经济规模 携手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暖闻热评) 中国能源报2008年3月7日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党和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规划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全面结合,统筹考虑,遵循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科学网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2015年7月8日 —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质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 环境友好型社会 百度百科2019年10月9日 —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再到五中全会提出两型社会战略目标强调建立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观逐步孕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70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2007年6月7日 — 自1994年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以来,中国虽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很大进步,但并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 百度百科
2007年12月14日 —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 2023年8月3日 — 学术研究也发现,当营销广告传达绿色产品的利己属性时,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被吸引。例如,品牌将可持续营销的主要受众瞄准青年消费者,传达简约时尚的“低碳消费”理念,为年轻人建立“环保也可以很潮”的观念,从而赢得年轻群体的青睐。02民生智库 “环保也可以很潮”!年轻人为何热衷“可持续消费 2005年11月19日 — 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实践中,我建议国家首先要通过立法定期地公布强制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及技术路线,在一定时期内逐步使落后的生产技术向着高新技术、工艺和路线上转化。其次,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有能力 专家学者谈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2013年9月27日 — 2000年日本颁布了《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该法旨在建立一个“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型社会,实现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体制转为资源循环型经济体制。为了促进环境友好型商品与服务的销售,推进资源再生利用,日本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人大网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与实现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在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迅速提升到如此高的战略地位,有其深刻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8月14日 — 【生态观察】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方式和重要途径。国际上 生态旅游:“游”出人与自然的双赢文旅体育人民网2006年3月15日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2022年1月28日 —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篇目介绍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篇目介绍 中国政府网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7年7月2日 — 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需要将资源节约理念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生态2005年9月28日 — 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生产领域环境污染突出的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老典型,推广新试点,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年6月13日 — 目前国内的老年大学多是公益性质,由于报名火爆导致供不应求;而一些相应的消费型文化社区,为老年人的教育提供了场地和空间,潜在市场很大,值得探索;同时,由于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成为了老年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并能由此引导老年 学会观察 老年教育大热,促"银龄经济"发展、助推“老年友好 2024年3月22日 — 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清洁能源是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对清洁能源的认识,探索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解后顾之忧 人民网健康频道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解后顾之忧 2021年01月11日08:30 来源:中国妇女报 “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近日,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2008年2月13日 — 鼓励创新要有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实现。二、环境技术创新:内容与实现手段 环境技术创新具有一般的技术创新特点,也受环境保护特点影响而具有自身的特点。此外,在中国的目前阶段,环境技术创新也有其不同与其它国家环境技术创新的特征。第一期:创新: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CCICED2005年11月10日 — 随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 明确提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势在必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运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 专家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中国政府网2007年12月3日 —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黄勇 马新萍 方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者按 11月28日~30日,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与会中外委员、专家在年会中围绕“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纷纷就中国环境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建言献策,其观点寓意深刻,具有 积极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合会2007年年会
人民日报 多措并举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倾听)
2024年1月13日 — “很开心,现在家里漂亮又安全,生活更踏实更舒心!”居住在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花生寮社区的李阿姨,2023年住进了改造后的新家。 李阿姨母子俩身患残疾,居住在步梯宿舍房的高楼层。原先的老房子阴暗狭窄,厨房厕所容易积水湿滑。2005年11月3日 — 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资源储量少相对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节约资源 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中国政府网2010年4月26日 — 为什么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当代大 学生该怎么做改编一下,应该还贴切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 为什么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当代大学生该怎么做百度知道2016年10月11日 — 环境友好型经营包括四个环节:企业的环境哲学、环境经营体系、环境经营组织和环境经营战略。 1树立企业良好的环境哲学是环境经营获得成功的首要环节 环境友好型经营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从最高领导层到一般员工对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先进的价值 环境友好型经营 MBA智库百科
Cvxhfla论大学生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 百度文库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2015年10月5日 — 因此,积极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文章积极从绿色化学技术的角度进行探析,如何将绿色化学技术运用到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去,发挥化学技术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的绿色化学技术应用 豆丁网2024年7月23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年12月3日 —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 报告解读: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
生态文明: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的抉择中国人大网
2008年7月11日 — 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环境保护,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也不是片面的社会制度和平公正,而是人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在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下的物质、精神等综合性文明形态,是环境与2006年3月24日 — 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呢?社会是一个很大的范畴,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三大要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在建设 中国人大网2023年1月11日 — 目录 多方位着手,推动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 如今,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精细,呼唤着城市建设的多样化关照。2022年12月,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建设全龄 决策参考报告 综述:多方位着手,推动全龄友好型 2013年1月5日 —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网
2006年4月17日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温 家 宝 (2006年4月17日) 这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 2006年7月5日 — 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 蔡守秋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是指人对自然环境持友好态度、友好行为的文明社会,其基本要求是: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社会各界奉行对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人类的生产 依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人大网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两型社会 百度百科2005年11月27日 — 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保护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环境友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中国政府网
解振华:环境友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保障 中国政府网
2005年11月3日 —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振华说,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3年5月3日 — 2007年底,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探索又好又快的“两型社会”建设之路 光明数字报